-老頭子滿臉震驚之色。
他萬冇想到張佳佳意誌力竟爆發到這種程度!
能夠倒背如流,印記腦中,沉浸在內。
等唸到了第二十遍。
張佳佳長出一口氣,神清氣爽:“好舒服!!!”
於縱文讚歎不已,驚為天人:“小小年紀你竟如斯了得!連念二十遍,便是老朽也不曾試過!好好好!果然是天縱奇才!”
老頭子眼中充滿了激動和欣賞。
眾人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都發愣。
陳軒笑道:“老先生,請再出第三題吧!”
於縱文點點頭,從地上拿起一根樹枝,在泥沙上寫出了“仁義道德”四個字,笑意吟吟地道:“小娃兒,這四個字,你怎麼理解?”
張佳佳低頭盯著這四個字,沉默良久。
仁義道德,四個字,最簡單不過!
人人都明白!
人人都清晰!
但於老先生所出的題目,有這麼容易嗎!
其答案,定必是不一般!
眾人都相顧而思,不知其意。
過了良久。
於縱文追問:“如何?”
張佳佳不語,從地上撿起另一根樹枝,在仁義道德下麵,寫著法、自、心三個字,道:“這便是我的答案。”
於縱文大為訝異:“何解?”
張佳佳解釋道:“仁義道德,三層境界。”
“一,約束於法,由懲為警,因畏起效,若失去法製監督,便立刻丟棄仁義道德。”
“二,約束於自己,時時刻刻反省,此為克己,但總有亂性失效之時,或怒或悲,或酒或藥。”
“三,無數約束,發自內心,順其自然,此乃聖人境界。”
眾人一聽,大為震驚,都覺回答甚是深妙。
於縱文撫掌大笑:“好好好!答得好!!”
但他話鋒一轉。
深深地看著張佳佳:“若讓你選,你又選哪一種境界?”
眾人皆沉思。
張佳佳卻毫不猶豫地用樹枝抹掉了仁義道德和法自心這幾個字,開口道:“我都不選!”
“哦?”於縱文麵有疑色:“怎麼說?”
張佳佳道:“所謂仁義道德,乃外界所規範之理,可枷鎖也可頭冠,我不願受人限製,我要走一條自己的道!”
於縱文眼中爆出驚喜之色:“何為自己的道?”
張佳佳道:“行自己認為的善,除自己認為的惡,堅守本心,不負天性,便是我的道!”
於縱文深呼吸道:“若旁人不許呢?若旁人怪之、斥之、礙之?”
張佳佳搖頭:“雖千萬人吾往矣!”
於縱文仰頭大笑,笑聲中充滿了暢快和開懷:“好一個‘雖千萬人吾往矣’!!你父親稱呼你為千古難得之奇才,老朽看來,果然不假!!”
眾人一驚。
此小子竟能得到老先生如此驚天動地的高度評價?
人們不禁對陳軒父子刮目相看,不敢小覷。
於縱文眼中儘是寵溺和欣賞,撫摸著張佳佳的腦袋,歎道:“若你正途,天下大光;若你邪途,天下大危!老朽不得不懸心呀!”
陳軒心中暗喜,便昂然開口:“老先生,我兒如此資質,可否得你老人家再開山門,收下為徒?”
眾人都盯著於縱文。
想看看老人傢什麼態度。
於縱文沉吟片刻,最終徐徐道:“難矣,此子縱有千古之才,但我太保齋早有深規,惡人子弟一律拒收!陳先生,除非你自首伏罪,改過自新,否則老朽萬萬不能收!”
陳軒麵有惱色,當即辯道:“老先生!父之過,子無錯,豈能一併而論?我縱惡貫滿盈,但我兒心似熱陽,難道便判他死罪?難道每個出生在惡人家庭的孩兒都該死?錯錯錯!錯得離譜!老先生,你枉為國學泰鬥,這點小是小非都分不明?”
於縱文愣了愣,神色稍變,正然道:“此乃名譽氣節之大事,更是我國學界對奸惡的一種嚴正態度!老朽愚鈍,但決不能玷汙一身清白,讓三千桃李蒙羞。”
陳軒哼哼駁斥:
“可笑可笑!”
“所謂清白氣節,乃對得起天地良心,而你卻是珍惜羽毛、愛護虛名,與舊社會士大夫何異?無非迂腐罷了,此乃假清白!”
“為假清白,棄千古璞玉而不雕,舍萬世明珠而不取,此乃不智!”
“我兒有千古之姿,學成必造福蒼生,你卻不肯助力,此乃對百姓不仁!”
“不仁不智,老先生,說的便是你呀!”
於縱文倒吸了一口涼氣,萬冇想到陳軒竟如此口齒伶俐,如綻蓮花,訓得他滿臉漲紅,啞口無言,一時之間竟不知如何辯駁纔好。-